当前位置:桐城 > 桐城新闻 > 桐城教育 >

教师交流轮岗:为均衡发展“破冰”——安庆日报专版报道桐城教育改革

2018-03-31 来源:市教育局 浏览次数: 我来说两句
关键字: 桐城 改革教育
导读:校长教师交流轮岗,这是桐城市教育主管部门下决心要做、但迟迟未动的一个“大动作”。

201803292148216049_xiucF9Dh.png

▉核心阅读

国家振兴在教育,教育希望在教师。

硬件标准化建设,学区化管理,家校联盟,加快信息化建设,激活教育机制……桐城市教育局为促进义务教育阶段均衡发展,从硬件建设到外部环境构建,再到调节生源结构,连续打出了系列组合拳,深受外界好评。然而,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因涉及面广、动作大,争议颇多,一直未付诸实施。如今在“振兴桐城教育”系列举措中,校长教师交流轮岗成为“破冰”之举,意味着,在振兴教育、促进义教均衡发展上,桐城的决心和信心都一往无前,此举也打通了教育均衡发展上的关键环节。

阻力:队伍发展内生动力不足

桐城,文化底蕴深厚,教育传统优良,广大人民群众对教育工作尤为关注和重视,这为振兴桐城教育奠定了坚实基础,营造出良好氛围。然而,校长教师交流轮岗,这是桐城市教育主管部门下决心要做、但迟迟未动的一个“大动作”。说到底,这对教师发展、教育发展究竟会有什么影响,如若全面铺开,可能会面临怎样的阻力?

由于缺乏义务教育学校布局专项规划,桐城市农村义务教育布局调整一直严重滞后。农村学校布局散、规模小,师资力量分散,教育资源利用率较低,同时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学生接受不到高质量教育。城区学校人满为患,大班额现象严重,同样影响教育质量的提高和学生的健康成长。学校领导班子建设普遍存在青黄不接现象,老龄化严重,年轻干部力量明显不足。学校校长、副校长及中层干部交流不多,存在同一岗位任职时间较长,工作积极性不足,校长队伍发展内生动力不足等现象。校长队伍退出机制未建立,能进不能出,能上不能下,存在“天花板现象”效应,上升空间狭窄,工作激情渐退。同时,校长的办学自主权十分有限。受人财物相关权限的限制,校长在推行学校管理中手段有限、过程艰难,难以形成独特的办学特色。

“建立起有效地教师激励机制,让那些有能力、贡献大的教师能体会到劳有所获、劳有所值,从而激发起更多教师的工作激情;另一方面,这一部分教师应给他们政策和福利上的优待,只有这样,他们才会安心投入到山区教育工作中去。” 在大山里的中义中心学校当了二十多年校长的光作才介绍说,黄甲镇学区管委会在土岭小学合并后,将校长和教导主任调到新的学校,工作积极性高,责任感增强,竞争压力更大,自我发展的意识及成就感不断提高。在配备好各校教师后,选派一部分教师到城区学校上挂,让他们成为有较强专业素质的教师,再回到山区,带领更多的农村教师成为某一学科的骨干和精英,从而改变山区教师都是“万金油”这一状况。只有这样,学校才可能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全面发展的学生。

2017年9月,随着学区建立、教学点撤并、教师交流,在黄铺工作了近二十年的教师方五九来到中义中心学校,人到中年的他又重新焕发了青春的活力。

“在一个学校教书快二十年了,难免有一种倦怠的感觉,教学教研也失去了动力。2017年交流来到中义中心学校后,我觉得自己回到了年轻的时候,找回了教书的激情。”作为交流的见证者之一,方五九如今成了中义中心学校的核心骨干,大到学校年度计划的起草,小到每周工作安排的发布,他都事无巨细参与其中。“交流的经历不仅让我消除了工作中的倦怠,更激发了我在每一个新环境努力工作的热情,成为我人生的一笔宝贵财富。”他说。

通过教师、校长交流轮岗,有效盘活优质教育资源,不仅让薄弱校变了样,也让很多老师有了更好的发展。教师待遇也得到提高,像黄甲、唐湾这样的边远山区,教龄较长的教师都能领到乡村补助。

动力:实现交流制度化常态化

在黄甲镇学区,无论是学区主任还是校长,都自觉到课堂代课,这个偏远山区的教学质量一直排名靠前。吴大应,2017年8月刚走上中义中心学校的校长岗位。刚刚从九年级历史课堂下课的他很有感慨:“校长教师交流为我的事业搭建了全新平台,我在不断历练中得到成长,感谢交流给了我这样的机会。”

2017年,桐城市教育局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全市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校长队伍建设的意见》《关于深化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四大文件及配套工作措施,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以体制机制改革为重点,鼓励学校大胆探索和试验,加快校长教师交流改革步伐,重点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扶持困难群体,加快缩小教育差距。力争用3至5年时间实现县域内教师校长交流的制度化、常态化,率先实现桐城市范围内教师校长资源均衡配置。

桐城市教育局明确提出实行区域内教师、校长交流制度,鼓励中小学教师开展交流。在《关于进一步加强校长队伍建设的意见》文件中明文规定,校长有履职保障权、管理决策权、行政指挥权、财经支配权、人事管理权、学习进修权、参谋建议权,本着扩大校长办学自主权的原则,要切实把权力赋予校长。

推行校长任期制和任期目标制。校长上任后要与市教育局签订任期目标责任书,明确校长任期内具体工作任务。校长在同一学校连续任职满两届,进行交流轮岗。鼓励优秀校长到薄弱学校、偏远学校任职。积极探索办学联盟等方式,进一步推进名校与薄弱学校的发展联盟,以扩大优质管理资源的受益面,发挥优秀校长的辐射作用,提升薄弱学校的管理水平。

建立健全教师队伍保障和激励机制,完善教师流动机制,桐城市先行试点在学区内推行教师“无校籍管理”,到2020年全面实施“县(市)管校聘制度”。完善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教师交流轮岗制度,建立城镇教师与农村教师互换交流支教机制,推进教师合理流动。全新的管理模式、全新的工作节奏、全新的成长定位,激发着每所学校交流教师的工作热情。

桐城市教育局长张星生表示,还将有计划、分步骤地组织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及后备干部到市教育局机关、同类办学成绩突出的学校以及先进地区学校挂职锻炼,进一步提升管理水平和工作能力。通过校长教师交流制度,让骨干教师们由城镇往乡村走,乡村教师上挂城镇学校培训学习,进一步推动教育资源均衡,加快实现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的步伐。

活力:盘活薄弱校促教师发展

2017年暑期,教师交流在桐城市范围内正式启动。目前该市撤并村小、教学点35所,460余名教师进行了跨校交流,破解了多年的学校布局调整和教师交流的难题,有效促进了城乡骨干教师合理分布,推进学校优质均衡发展。

在孔城镇学区,共有19位教师交流,3位教师走教。据该学区管委会主任吴义翀介绍,学区内交流的校长、教师,在职称评聘以及市级以上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骨干教师、特级教师评选时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同时,借助布局调整,实现资源共享。

“家长看中的就是好教师,有的村小老师年龄最小的都有50岁了,英语课实在没有办法正常开设,合并到初中后,孩子英语入门就是初中科班出身的老师教,这样资源共享,哪个家长不愿意呢”。桐城市人大代表崔定然说。因看中优秀教师资源,在撤并姜圩小学时,8名学生的家长无一例外的举手赞成。

优质学校教师向薄弱学校流动,初中富余教师向小学流动,同类学校教师平行流动,名师和骨干教师在各校间流动,市教育局制定了具体可行的流动制度和鼓励措施。城区学校、优质学校每学年教师交流轮岗的比例不低于符合交流条件教师总数的10%,其中骨干教师交流轮岗应不低于交流总数的20%。超编学校教师应向缺编学校、薄弱学校、农村学校流动。鼓励高中、初中学校富余教师向初中、小学流动,城区学校教师向农村学校流动。学区内也制定教师流动制度,高中、初中学校教师交流到初中、小学,城镇教师交流到农村学校或薄弱学校后,可按教师原有的职务及岗位等级聘任。市教育局还积极做好同类学校的教师交流工作,促进教师结构的优化、教育教学成绩的提高。对学区管理的教师向市区流动,一律实行“逢进必考”。

“让孩子不仅能上学,还能上好学,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发展教育是我们政府天经地义的事”,这是桐城市委、市政府历届领导的共识。拳拳之心赤子情怀,见仁见智高瞻远瞩——振兴桐城教育任重道远。桐城出台关于校长教师流动的相关政策,并从定期流动、支教、对口支援、走教、送教下乡、优质教师资源辐射等方面对推进教师校长交流工作进行了积极探索。从最近的实践来看,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制度的实施,不仅有利于实现促进教育均衡的既定目标,有力推动薄弱学校的发展,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教师、校长的成长。交流轮岗在一定程度上让校长、教师消除了职业倦怠,重新找到了成长的舞台。

 

 

校长教师交流“大家谈”

桐城市十六届人大代表 江剑:为振兴桐城教育提升教育教学质量,自2016年9月以来,桐城市开展了“振兴桐城教育”大讨论,充分听取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们的意见。去年,市委政府相继出台相关文件,实现学区主任、中小学校长竞聘上岗与交流,教师“区域轮岗”,弱化教师的校籍,目的是让不同学校间的教师流动起来,打破名校对教师资源的垄断,让更多的学生分享到好的教育资源。从目前的教育实践来看,校长、教师轮岗制度的实施,不仅实现了促进教育均衡的既定目标,有力地推动了薄弱学校的发展,并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校长和教师的成长。

桐城市政协委员 黄亚丽:这次改革进一步落实了校长负责制,把学校的规划发展、教育教学管理、人事管理、经费管理等权力赋予校长,要求校长要具备责任与义务意识,抓好教师队伍建设,深入课堂,公开校务,接受监督,服务社会,同时实行交流轮岗制度。市委、市政府还相继推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举措,促进教师队伍的均衡发展,完善教师流动机制,健全教师队伍保障、激励及处罚机制,促进教师队伍的持续和稳定发展。我相信,有市委政府的政策引领,有教育专家的大力督导,全市的中小学校园一定会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有务实勤勉的校长的带领,有教师的积极探索,桐城的教育事业将会锦上添花。

青草镇学区管委会主任 华跃武:桐城市教育局简政放权激活乡镇学区管委会内驱力,2017年暑期全市小学布局调整,撤并村小或教学点几十所,数百位教师教学管理岗位发生变动,上百位教师进行了跨校交流,破解了多年的交流难的难题。各学区纷纷成立学科中心组,制定了教学研究活动方案,同一乡镇学校教学研究、交流合作,老死不相往来的窘境彻底改观,桐城市义务教育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局面。

范岗学区管委会主任 叶东辉:范岗镇学区在教师交流中引进激励竞争机制,将职称岗位晋升、绩效工资分配、评先评优等,向一线教师倾斜、向偏远学校教师倾斜,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激励他们勇挑重担,潜心工作。建立健全切实可行的量化考评细则,对学校整体工作和教师个体表现进行综合量化考评,将考评结果作为校长交流、教师配置、职称晋升、绩效考核、评先评优的主要依据。彻底打破“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局面。

新安初中英语教师 熊倩倩:去年底,学校承办了新渡学区七年级英语公开课教研活动,全镇两所初中的20多名英语教师参加了观摩。听课教师对此节课进行了研讨,认为首次学区教研活动精心准备,形式新颖,动静结合,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而且教学流程严谨有序,环环相扣;师生互动精彩纷呈,高潮迭起。交流过来的老师们也谦虚地表达出自身的差距与不足,决心向着促进学生发展的方向努力。对此,我也深有触动,今后的教学中要力争做到理念新、方法活、手法巧。

双港镇学区管委会主任 汪江文:双港学区小学教师平均年龄偏大,教师结构性缺编,全镇只有一位专职的小学英语教师,一位音乐教师。为提高小学英语教育教学质量,我们召开管委会主任会,研究中学英语教师到小学支教的问题,实现英语教学从三年级到九年级全覆盖。中学英语教师人事编制不变,在小学的工作量计入绩效考核总工作量,并给予一定的交通补贴,有8位教师签订了支教协议。为更好衔接中小学教学,举行中学英语教师与小学校长见面会,会上就具体代课节数、上课时间进行协调安排。有些学校四至六年级英语教学基础较差,为统一教学思路、考核尺度,召开英语教师会,教师们就改变学区小学英语教学现状积极献计献策。

桐城城郊学区管委会主任 祖先苗:本学期开学前,我们将学区内规模小的白马小学、蒋山小学和涧桥小学并入白马初中,四新教学点并入石板小学,同时将撤并学校的17位教师全部安排到白马初中小学部任教,四新教学点3位教师全部安排到石板小学任教,白马初中还有2位老师分别到大关初中支教和上挂实验中学任教。加大学校干部的交流轮岗力度,共有7位学校行政人员走上了不同的工作岗位。学区内成立学科中心组,选配有丰富教学经验和教学成绩突出的骨干教师,到学科中心组任职,定期或不定期的深入到学校指导教学,统一协调组织校际之间开展教学研究活动。

高桥初中副校长 胡启龙:加强教师交流,在学区内同学段优质学校和薄弱学校逐步实现统一管理策略、统一教师调配、统一课程规划、统一组织备课、统一教研活动、统一师资培训、统一质量监测、统一评价机制、统一共享资源,促进学区管理的一体化、规范化,不断缩小区域内校际间的差距,必将整体提升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

桐城市民 张啸宏:振兴桐城教育,就是要解除老师的后顾之忧,让广大教师安心教书育人。建议提高教师的主人翁地位,让学校的工作和发展能够听见普通教师的声音,提高教师的存在感;着力、大力提高和改善教师工资待遇,把教师绩效工资水平和学生的成绩和升学率直接挂钩;把教师的晋升机会与教师的工作能力、学生的升学率等等直接挂钩。

(责任编辑:云晓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