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桐城 > 综合资讯 > 社会 >

谢荣国 扎根基层乐奉献

2019-04-16 作者:汪桂云 浏览次数: 我来说两句
导读:现在十点钟,还来得及,你到市医院确诊一下,下午三点我在这等你。谢荣国对患者说。 市人民医院与新渡镇卫生院是医共体,这位患者在谢荣国这里治疗了三天,没有见效,同样症状
       “现在十点钟,还来得及,你到市医院确诊一下,下午三点我在这等你。”谢荣国对患者说。
  市人民医院与新渡镇卫生院是医共体,这位患者在谢荣国这里治疗了三天,没有见效,同样症状的其他患者都好转了。谢荣国给人瞧病,话语和技艺一样暖心。
  当一名医生是谢荣国小时候的愿望。上世纪60年代末出生的他,见惯了家人、亲友由于病痛折磨所遭的罪,立志当一名医生,以解除患者病痛为己任。1990年从黄山卫校毕业后,谢荣国就一直在新渡镇卫生院从事内儿科工作。期间,分别在安徽医科大学专科和本科医疗专业学习,获得大专和本科学历证书。2009年,他的论文《斜位胸片诊断老年人自发局限性气胸临床分析》发表在蚌埠医学院学报上。
  临床工作中,谢荣国始终坚持“医者父母心”的原则,认真对待每一位病人,检查,解释,施诊。不管多忙多累,都坚持诊完最后一位病人。卫生院上班时候是早上7点半,谢荣国每天都提前一刻钟到。下班时间他掌握不了,不等最后一位病人看完,他是不会回家吃中饭的。工作之余,随时随地到诊室,也是家常便饭。早年一个冬夜,辖区内张老太太突发高血压急症,生命危在旦夕。当时医疗条件较差,既无120急救车,也无急救设备,其子女又不在身边。谢荣国跟当班护士守在老太太身边五至十分钟量一次血压,精细调整降压药滴速,病情逐渐稳定,老人转危为安。又一天中午,谢荣国刚忙完一上午的工作,突然有人冲进诊室。原来是一位妈妈,怀里的孩子口吐白沫、两眼发直。简单问诊后,谢荣国安慰这位母亲,孩子因高热导致惊厥,无大碍。做镇静退热处理后,孩子苏醒了,接着应这位妈妈要求,谢荣国随车护送孩子到市医院做脑电图等进一步检查,回到镇卫生院已是下午二点。从医二十余年来,总结起来就是一个“忙”字。谢荣国说:“繁忙的工作中,常常肢体发麻,疲惫不堪,但看到患者转危为安,心中很是欣慰。”
  基层卫生院大部分病患者都来自农村,素质良莠不齐,部分病患者甚至抗拒治疗,抗拒医生。信教的刘大娘常年受支气管哮喘的困扰,却极少上医院看医生,一旦发病,其子女便打电话给谢荣国。面对刘大娘这样的老病号,谢荣国常常上门服务,问诊、配药,直到患者病情稳定。特别是在医共体实现之后,谢荣国积极助推患者享受国家医改政策,帮患者算经济账,适时建议患者双向转诊。秦大妈因突发性头晕恶心呕吐伴有肢体偏瘫来卫生院急诊,因当时症状较重,无法分清是大面积脑梗死还是脑出血,应其家属要求立即转入市医院。通过头颅CT等一系列检查确诊为脑梗死,第二天病情稳定后,谢荣国积极联系上级医师,共同制定治疗方案,帮助她转回镇卫生院做康复治疗。经过十余天的精心医疗,患者顺利出院。这样做,既解决了上级医院的床位紧张问题,又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深得当地老百姓的好评。
  谢荣国深知自己起点低,工作之余,不忘啃书本、拜老师,先后完成专科及本科的课程学习,完善了自己的知识体系。除掌握本专业基本理论、基本操作、基本技能外,还积极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新疗法,了解内科疾病发展的新动态,积累新经验。强烈的责任心和事业心,追求完美的价值取向,使谢荣国获得了极好的人缘。他每天接诊的病人70多人次。在荣任业务副院长后,他的工作比以前更忙了,每天,他的诊室里里三层外三层,他所主持的内科、儿科,几乎占据了医院业务的一半以上。工作近30年来,谢荣国与患者及其家属建立了良性互动关系,从未发生医疗纠纷。谢荣国的内儿科团队共4人,在谢荣国的带领下,一个个都成长为骨干。
  新渡镇卫生院院长李大寨说,“谢院长是我们院子最忙的人,他技术好、口碑好,群众都相信他。因此,他越发没有休息时间。”谢荣国每天都超负荷工作,几乎没有休息日。长年累月的劳作,身心俱疲感不时袭来。谢荣国说:“每当累得不行时,总要努力调整心态,接着再干。”除干好诊疗工作外,谢荣国还积极参加社会公益事务。在1998年抗洪抢险、2003年防控非典等突发公共事件时,他冲锋在前,多次带领医疗小分队赴抗洪一线;非典肆虐期间,24小时值班,整天排查从疫区回归人员,早晚测体温,从不畏惧随时被感染的危险,受到当地老百姓及同事的交口称赞。
(责任编辑:云晓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