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桐城 > 综合资讯 > 亲子 >

来自一百多位博导的读书经验分析报告

2008-04-02 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浏览次数: 我来说两句
关键字:
导读:本报6月17日刊载的《看看博导们在读什么书》,报道了有关“百名博导推荐书目”的调查。李朱等几位硕士研究生,向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的400多名博士生导师请教两个问题:一是
   本报6月17日刊载的《看看博导们在读什么书》,报道了有关“百名博导推荐书目”的调查。李朱等几位硕士研究生,向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的400多名博士生导师请教两个问题:一是哪些书曾经对他们的为人师表、学术思想产生过重要的影响,二是为什么是这些书籍。日前,李朱致电本报称,他们回收了120余份的问卷和大量的来函来电,分析报告也已经完成———
  博导们的答卷既有共同特点,比如许多导师都很强调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对他们做学问产生了深远影响,而中国传统文化对他们做人产生着深远影响;同时,答卷又包括多领域、多学科、多专业的内容,以及对国内外各种学术思潮、学术流派、学术前沿问题的评价与自己的独到分析。以下结论是我们从问卷中总结出来的。
  做人和做事密不可分
  读书的首要功能在于塑造完全的人格、锤炼坚强的意志。我们应该学会从书籍中汲取营养,在逆境中成长、成熟起来。
  文学所周发祥研究员说:“一个人成长的道路不会是一帆风顺的,顺逆、浮沉、荣辱、成败,无所不有。熟悉《道德经》一书中的道理,便会冷静、清醒地对待周围的一切———而这正是使人不断求进的先决条件。”
  在非专业书籍中汲取营养
  博导们提到的非专业书多数是小说、传记。
  政府政策系李晓西教授说:“李白、诸葛亮、爱迪生、爱因斯坦等人的故事和传记,曾感动过我,更长期激励着我。”
  农经所张晓山研究员写道:“爱因斯坦在他的《我的世界观》一文中说,‘我每天上百次地提醒自己,我的精神的和物质的生活都有赖于别人的劳动,其中既有活着的人,也有已死去的人。我必须尽自己的努力,以同样的分量来偿还我所领受了的和至今还在领受着的东西。’我从这段话领悟到人应对生活、对社会心存感激之情,应首先考虑对社会的贡献而不是索取。”
  年轻人应打牢国学功底
  博导们认为,年轻人一定要注意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因为它是做好学问的必需,也是陶冶情操的需要。
  法学所刘瀚研究员说:“作为中国的知识分子,不通读几遍四书是很遗憾的。另外,从国学修养的角度来说,四书也是必不可少的。”哲学所邱仁宗研究员认为,他在小学时学习了解到的一些儒家思想对他的意义越来越重要,他也主张我国的小学、中学、大学都应开设《论语》、《孟子》、《荀子》等著作选读课程。
  培养科学、辩证的哲学思维能力
  工经所周叔莲老师说:“读哲学可以使人聪明起来。”
  哲学所江怡研究员在推荐《小逻辑》时写道:“这是我进入哲学领域的入门书之一。黑格尔思辨的思维方式深深吸引了当时正上大学本科三年级的我。我从中学到了哲学思考的基本方式,即从概念的形式推演到思想内容的深刻抽象过程。”
  培养自己的眼光学会从多角度分析问题
  近代史所陈铁健研究员说:“史学不以理论为重,却不能拒绝思索;思索在当今社会尤其重要。”哲学所卞崇道研究员提到《劝学篇》中的一句名言“轻信容易受骗,怀疑可致真理”,这句话激励他几十年如一日潜心于日本哲学的研究。
  民族所郝时远研究员在推荐《万历十五年》时说:“任何事物的出现都有其内在和外在的联系,读史者在关注、考求某一人物、某一事件时需要发现这种联系,只有把握了这种联系才能更深刻地理解自己所要研究的对象,即便它只是个案。《万历十五年》正是通过一个普通年份的定位,分别论述了7个人物,然而这些人物及其形迹却为人们认识那个时代勾勒了生动的画面,而那个时代中地位、职务、思想、品行等各不相同的人物及其言行之间的联系,又为刻画和认识这些人物本身提供了不拘前人陈说的观点。”
  要学会以史为鉴
  他们推荐了一些历史方面的经典性著作。
  比如,经济所张卓元研究员推荐了范文澜的《中国通史》,赵人伟研究员推荐了汤因比的《历史研究》和MarvinPerry的《西方文明》。
  江太新研究员说,《二十四史》是“我国历史宝库。尤其是《食货志》,对研究中国经济史学者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包括人口、田制、田赋、漕运等内容,是研究人口、土地、财政金融必不可少的资料”。
  《资本论》、《毛泽东选集》备受推崇
  尽管目前学界对于《资本论》还存在争议,但很多博导推荐了这本书。究其原因,首先与他们的生活年代有关;其次,有些导师认为它是“一部丰富人智慧和思想的巨著”、“不仅仅是一部经济学经典,同时也是一部哲学、历史学乃至文学经典”、“论证严密充分、研究方法科学、尊重他人劳动成果”等。
  金融所李扬研究员说“每次在写大文章前都要读一读《毛泽东选集》”。法学所刘楠来研究员说,《毛泽东选集》“是一部关于中国近代以来革命历史的百科全书,在世界观和认识论方面影响了中国数代人。书中的许多至理名言,如‘为人民服务’、‘实事求是’、‘讲就讲认真二字’等等,对于我们治学做人都有深刻的指导意义”。
  实现学科之间的融会
  哲学所陈中立研究员在推荐《震撼世界的七大思想》一书时写道:“该书简要地介绍了物理学中最为重要的七大革命思想。他们的成功深远地影响了人类的思维方式。”
  世界宗教所卓新平研究员推荐《自然科学史》一书时写道:“此书乃沟通我对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兴趣的桥梁,它引导我关注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交织、学会理性思维与浪漫思维的共融。”
  要学习和掌握好第二外语
  这些导师多数是经常阅读英文原著或者其他语种原著的,他们建议大家要阅读原著,少看译著,或者尽量不看。经济所朱绍文研究员认为,没有坚实的外语基础,所做的学问永远都只会落在别人的后面,而不能实现理论上和方法上的创新与超越。法学所梁慧星研究员说:“掌握与运用好外文的能力也非常重要,因为现在从事研究也好、教学也好,只会看别人翻译过来的资料,注定了你在学术界不会站在第一线或第二线。”
  要学会享受生活、调剂生活
  经济所80岁的聂宝璋研究员说,《思想者不老》是明史、文化史名家刘志琴的一本学人随笔,“它不同于一般散文随笔,既没有‘虚应故事’,也没有‘小桥流水’。而人间万象、世事沧桑,不分古今中外,尽纳视野之中。触景生情,遇事感怀。特别是一些学术问题做通俗化的阐发,新颖生动”。
  社会学所李培林研究员推荐的是学术闲书,但他说:“并不是说这些书不具有经典意义,而是觉得学生们日夜攻读,甚为辛苦,希望他们从读书中能找到乐趣,把‘苦读’转变为‘乐读’。只有‘乐读’才能体会‘微言大义’,才能在‘独上高楼’和‘为伊消得人憔悴’之后,产生‘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喜悦。”
(责任编辑:admin)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