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桐城 > 综合资讯 > 亲子 >

根据儿童身心特点进行早期教育

2008-04-02 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浏览次数: 我来说两句
关键字:
导读: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早期教育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和人的个性发展中的重要性。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认为个人的智力发展,若以他17岁达到普通智力水平(算作
  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早期教育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和人的个性发展中的重要性。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认为个人的智力发展,若以他17岁达到普通智力水平(算作100%)相比,4岁时达到35%,4岁至8岁又增加30%,剩下的20%是在8岁至17岁获得的。
  早期的学习是成长后的学习和发展的基础,它对后来的学习和发展有重要的作用,同时,儿童具有很大的潜在能力,教育应当使这种潜在能力充分发挥出来,如果不在这种潜在发展的最佳时期给予发掘和培养,就会错过机会,使儿童的发展不能达到他应有的智能水平,这就是早期教育的理论根据。
  由于社会历史的发展,儿童在不断丰富的环境中已经自发地接受了更多的刺激,从而丰富了自己的头脑,为了使人们能在有限的生存时间内获得更多的知识和充分地发展自己的能力,就要不失时机地抓好早期教育。
  从儿童心理及生理发展的角度来看,早期教育是必要的,儿童的心理发展同生理发展一样,遵循“用进废退”的原则。研究表明,学前期是大脑生理发展最快的时期,出生后第一年大脑发展的速度最快,在此期间如果给予足够而合理的刺激,就会促进大脑的发展,如果缺乏生动的社会性刺激,为幼儿提供进行探索、操作和接受反馈的机会,就会阻碍他们的智力发展,以至影响以后的发展和学习。
  早期教育对形成儿童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也是十分重要的,幼儿时期不仅是智力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个性心理品质萌芽并开始形成的时期,这个时期通过早期教育要使幼儿养成好的习惯,逐步培养他们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这对幼儿今后的成长是有利的。
  早期教育的重要性还在于儿童心理安居发展中存在着“关键时期”,也就是某种智能培养的最佳年龄期,研究表明:2岁至3岁是儿童学习口头语言的“关键时期”;4岁至5岁是开始学习书面语言的“关键时期”;4岁以前是形象视觉发展的“关键时期”;5岁左右是掌握数概念的“关键时期”。有关我国儿童脑电图的研究材料还表明,5岁到6岁之间还存在一个显著的加速期,如果在此期间给予相应的教育那就会取得最佳效果。因此进行早期教育是非常必要的,但是有的家长认为早期教育越早越好,不注重对儿童兴趣的培养,智力的开发,而一味的追求用高深的知识去灌,要求儿童死记硬背等等,结果适得其反,在早期教育上有不少误区,为此,我们认为早期教育要注意科学性。
  早期教育,并不是单纯着眼于一个“早”字,认为越早越好,也不等于说不管多难的知识技能都能放在婴幼儿时期去教,更不是说不管用什么方法教。孩子都可以接受。早期教育教什么?如何教?什么时候教?应根据儿童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的客观规律,从孩子的实际出发,因材施教,科学地进行。
  早期教育要注意适时性,不是一味追求“早”,认为越早越好。婴幼儿时期是一个人的大脑和心理迅速发展的阶段,这个时期的可塑性较大,儿童的大脑和神经系统是在教育中通过学习活动和日常生活的活动而逐步和成熟起来的。内容丰富的环境和教育是人类生存和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适宜的早期教育和丰富良好的环境刺激无疑是发展儿童智力的有利因素,但是,儿童的发展是成熟与学习这两方面相互影响的结果,尚未达到成熟阶段的学习。不可能得到预期的效果。
  所谓成熟是指个体生理方面的发展,其中包括个体的各个生理组织的结构与机能以及本能行为,也可以说是个体的生理学方面的发展,学习作为个体变化适应环境变化的活动来说,需要以个体一定的成熟为自然前提,而成熟则为学习提供物质的可能性。实践证明,学习并不以教育者的意志为转移,教育并非万能,在一定阶段上,学习什么,从何开始,都要以学习者相应成熟为条件。一切随意运动的学习,需要有学习者骨骼肌肉等与神经系统协调机构的正常发育;一切感知方面的学习,则需要有相应健全的分析机构;思维与语言的学习,需要有发育正常的大脑皮层的存在。事实证明,如果学习的要求与其相应的成熟状态相距太远,则不是徒劳无功,就是得不偿失,因此,早期教育要注意适时性,不宜过早。
  强行叫一个语言器官和其它机能尚未发展到一定程度的自婴儿讲话,肯定是行不通的。而且这种超过儿童身心发展限度的强制性学习,对儿童反而是一种伤害。因为,它不仅会使儿童的大脑负担过重,同时,这种由外部强行灌注的方法,最多只能训练儿童的机械记忆,而不可能使儿童变聪明,反而抑制了儿童的兴趣和好奇心。对儿童是一种伤害,并且这种伤害将直接影响他今后个性的形成和学习。
  对婴幼儿的早期教育应注重培养他们学习兴趣,让他们主动地学习,还应注意培养他们流畅的语言能力敏锐的观察能力,形象思维能力以及良好的学习心理品质和学习习惯,这些往往比知识更为重要。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兴趣是促使一个人从事学习活动的动力,人有了兴趣学习就会主动、持久。好奇心是儿童的天性,是儿童智慧的火花,要珍惜和培养它,儿童的智力是在好奇一一满足——好奇中得到发展的。
  早期教育中,还要注意培养儿童敏锐的观察能力。观是看,察是思,观察是认识的基础,又是发明和创造的前提,要尽可能创造条件让儿童多观察事物。早期教育还要遵循量力性原则。婴幼儿一方面表示出极大的好奇心,另一方面知识经验很少,不成熟,他们求知欲旺盛,好问好学,因此,早期教育既要估计到儿童的发展潜力,又要遵循量力性原则,从儿童的实际出发,循序渐进。那么,怎样进行早期教育呢?早期教育要充分考虑儿童的特点,注重方法,早期教育是一门“艺术”,既不能给孩子造成负担和精神压力,又要给孩子提供有兴趣的相应知识。在愉快中学习。具体说来,我们认为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在丰富多彩的游戏中发展婴幼儿的聪明才智。游戏是学前儿童的主导活动,儿童主要是通过游戏来认识周围的世界,适应生活环境发展智力的。
  2.要循循善诱,善于启发幼小心灵的智慧,及时解决孩子们提出的问题,要有耐心。
  3.用故事来扩大的知识,通过故事来学习,故事可以锻炼记忆力,启发想象扩展知识。
  4.扩大孩子的生活范围,建立广泛的兴趣,引导儿童到大自然和社会中学习,大自然和社会环境是儿童们最理想的教师,它最能吸引孩子们,最容易激起孩子们探索的愿望,提高他们的兴趣。
  5.要注意抓住时机,练习孩子的感觉器官,发展语言表达能力。
  6.要注意培育是他们的绘画能力,注意对孩子的音乐的熏陶。绘画不仅可以锻炼孩子的感观,还能发展儿童的智力,同时可培养儿童集中注意,克服困难等良好品质,发展孩子的动手动脑能力。音乐不仅能使儿童情绪愉快,还可以促进他们的情感与美感等心理品质的发展,从而增进健康、发展智力早期教育要注意使儿童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尤其要注意培养儿童优良的个性心理品质。充分认识早期教育的重要性,但也要注意科学性。
(责任编辑:admin)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