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桐城 > 桐城新闻 > 美好乡村 >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唐湾村:“追梦人”酿出小康“新生态”

2020-09-22 来源:桐城新闻 作者:汪桂云 吴磐 浏览次数: 我来说两句
关键字: 唐湾 小康生活
导读:图为唐湾村两委干部和回乡能人共商创业大计。 图为苗尖组茶厂。 图为汪银兰和她饲养的土鸡。 图为汪银兰的尤汪土菜馆。 彭儒胜忙完了茶季,又外出做装修工了。自2018年回乡办茶

图为唐湾村两委干部和回乡能人共商创业大计。

图为苗尖组茶厂。

图为汪银兰和她饲养的土鸡。

图为汪银兰的尤汪土菜馆。
 
  彭儒胜忙完了茶季,又外出做装修工了。自2018年回乡办茶叶加工厂后,他就成了“候鸟”,上半年在家围绕茶叶忙,下半年外出挣务工收入。
 
  彭儒胜是唐湾镇唐湾村2014年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现在他不仅自己脱贫了,还帮助20户贫困户销售茶草,带动10余人在茶厂就业。今年,贫困户刘会芬在彭儒胜的茶厂销售了2万元茶草,刨去摘茶的工钱,纯收入达1.4万元。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硬任务,更是唐湾人的新追求。带动贫困户一起脱贫奔小康,得益于唐湾村有一班“追梦人”。该村人均耕地不足三分,贫困人口曾有1406人,脱贫压力大。该村两委充分挖掘“山里货”的优势,通过喊话、指路、跑腿等方式,多措并举,激活一批“追梦人”,点燃群众“我要脱贫”的内在愿望,走出了一条切实可行的脱贫之路。
 
  脱贫的关键在人。唐湾村有的是绿水青山,没有能人带头、产业引领,村民们还是守着金山银山过着苦日子。近年来,唐湾村大力发展茶产业,推广茶叶上山、茶叶下田,实现了人均1亩茶的目标。唐湾村两委不断“喊话”,希望在外务工的能人回乡,带领乡亲们一起干。彭儒胜回乡办茶厂就是村两委盛情邀请的,他们在一起分析、研判当下茶产业的发展形势,希望通过茶叶加工带动茶产业提质增效。办茶厂涉及到设备采购、专用电力等多方面事宜,村两委不仅帮助联系了茶叶加工设备,协调电力部门及时提供服务,还帮助彭儒胜申请扶贫贴息小额贷款,在炒茶技术上,村党支部书记彭斌更是诲人不倦,连续多个晚上到茶厂指导。据彭斌介绍:“早年,村里只有村集体一家茶厂,目前,唐湾村有大小茶厂13家,年产干茶10吨,产值600万元,户均茶叶收入突破1万元。”
 
  自苗尖村民组朱晓琴回乡创办旅游合作社后,村两委“喊话”更具威力,吴高明也是被村两委喊回来“追梦”的。“我现在40多岁,在外干个十年八年没问题,但最终还要回来,不如早点回乡,村里也希望我们早点回来。”吴高明说。山里的蜜蜂多,吴高明回乡准备养蜜蜂,前年养了几箱,由于技术不到位,被盗蜂搞砸了。他把邻村的“发小”叶树请回来做技术顾问,两年来,蜂群已发展到20多箱,带动贫困户10余户。吴高明所在的苗尖组森林植被好,树窝里四季有花,蜜源丰富。割下的蜜都是成熟封盖蜜,纯度高,深受客户欢迎。在试验了两年后,今年8月8日,吴高明发起成立的“桐城市二姑山蜂业专业合作社”正式挂牌。合作社共有成员5人,群蜂300多箱,预计年收入20万元。吴高明利用朋友圈销售蜂产品,势头很好。目前的蜂产品还只够在亲友们消费,他正准备扩大规模,同时注册商标,把优质蜂产品推销到更远的地方。
 
  在尤湾村民组,汪银兰的“尤汪农家乐”不仅被当地人津津乐道,更被消费者念念不忘。为照顾老人和孩子,汪银兰一直在家,只有丈夫外出务工补贴家用。她家也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婆婆去世后,两个孩子一个出嫁、一个读大学,家里房子一下子空出来了,汪银兰想现在外出打工也不现实,茶季需要人手,不如把丈夫也喊回来,开个土菜馆。汪银兰说干就干,把房屋里里外外整修了一番,在园地里种菜、溪水里捕鱼、山头上养鸡,备足地道食材。她家年养土鸡800多只,享受扶贫政策补贴5000元。汪银兰的土菜馆价廉物美,深受消费者喜爱。她家的土特产除满足客户点单外,还满足了客户捎带的需求,土鸡、土鸡蛋、干菜什么的,供不应求。汪银兰说:“人,真要有点梦想,山里人也可以勇敢地追梦。”汪银兰不仅自己在脱贫的路上迈开了大步,还带动周边人家销售干菜100余斤,年带动务工50余人次。
 
  据彭斌介绍,唐湾村已于2017年实现“村出列”,2019年实行“户脱贫”。
 
 

(责任编辑:肩上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