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桐城 > 桐城新闻 > 部门 >

群众话民生:甜透我心窝的“两块蜜饯”

2018-12-17 来源:桐城市信息办 作者:潘听党 孙传银 浏览次数: 我来说两句
关键字: 群众话民生
导读:我叫刘双应,今年52岁,家住桐城市新渡镇胜圩村。2008年之前,我一直从事塑料印花加工。

我叫刘双应,今年52岁,家住桐城市新渡镇胜圩村。2008年之前,我一直从事塑料印花加工。业务不好不淡,仅能维持家用。随着限塑令及环保工作的开展,我家印花小作坊面临着关闭,再加上长期印花对身体不利。我也想转行,无奈文化较低,年龄偏大,一直找不着合适的行当。

2008年,家乡政府鼓励土地有序流转,让有能力有技术的人流转土地,发展农业生产规模化,集约化。我是土生土长的农村人,从小跟庄稼打交道,自认为种田是行家里手。于是我顺势而为,当年在本村承包耕地150亩,种植水稻。我凭着经验,甩开膀子,全家人起早摸黑的干。可能是天道酬勤,当年水稻喜获丰收,亩均纯收入达300元,种田似乎让我看到了希望。2009年我扩大了种植规模,面积达500亩。2009年就没有2008年幸运,完全靠经验已不管用,面积大、劳动强度大、全用人工、劳动力不足、效率低、生产滞后、延误农时。再加上管理不善,缺少农业新技术,产量锐减,一年忙到头,收入甚微。我心有不甘,2010年我仍按经验种田,毫无起色。我一度迷惘。

2011年经人点拨,我报名参加了技工大省技能培训民生工程。课堂上农业专家传授了很多的农业种植关键技术:如水稻工厂化育秧机插,精准栽培,平衡施肥,大田草害化控,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农机农艺有效融合等。这些技术犹如一支强心剂,深深地刺进了我陈旧的心灵。让我茅塞顿开,我一边学习,一边学以致用。转观念、调结构,用现代农业的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转变传统的种植模式。加上农业专家经常入户,为我生产进行规划,现场技术示范指导,解决生产中的技术难题。当年就立竿见影,500亩田纯赚20万。我知道,是技工大省技能培训民生工程帮助了我,让我尝到了甜头。从此,我一发不可收,每年都参加技工大省技能培训工程,每年都接触到很多专家,学到很多新技术。通过专家的指导与新技术的应用,我家种植面积逐年增加,种田收入一年比一年好。心里乐开了花,犹如吃了一块蜜饯甜透了心窝。

2016年7月初,我的家乡遭遇了一场严重的暴雨洪涝灾害,我的1000多亩田淹没在水下。望着白茫茫的水面,我的心从头凉到脚。正当我失望无助的时候,国元农业保险工作人员来到我家,了解灾情,准备进行政策性农业保险理赔。这时我才想起我每年都进行了农业政策性投保。国元农业保险工作人员十分敬业且很热情,在了解完情况后,迅速实地利用无人机、GPS等技术手段进行查勘定损,现场办公,现场签字。不到10天,31万元理赔款通过“一卡通”发放到位,为我及时恢复生产,赢得了宝贵的时机,提供了资金支持。幸亏有政策性农业保险这项民生工程,否则我当年就亏大了,是它化解了我种植风险,成为我农业生产上“稳定器”和“助推器”,温暖了我的心灵,滋润了我的心田,犹如另一块蜜饯甜透了我的心窝。

如今,我这个地地道道的种田人,有了“技工大省技能培训”与“政策性农业保险”这两项民生工程相伴相随,技术不愁灾害不怕,胆子够肥了。我用种田赚来的100万元,建了一座育秧工厂,购买了2台大型旋耕机、2台插秧机、2台收割机、一台自走式喷雾器、一架飞防无人机、一辆农用车。我决心一辈子耕耘田野、书写华章。

(责任编辑:云晓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