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桐城网 > 桐城新闻 > 部门 >

宁可千日不震 不可一日不防

2015-06-16 来源:桐城新闻网 作者(采编):桐网编辑 浏览次数: 我来说两句
关键字: 防震减灾 地震
导读:今年以来,国内外地震频发。3月14日,我省阜阳发生4.3级地震;5月17日,天长发生3.0级地震;5月20日,六安发生3.3级地震。为进一步增强民众防震减灾意识,省政府于5月12日防震减灾日
      今年以来,国内外地震频发。3月14日,我省阜阳发生4.3级地震;5月17日,天长发生3.0级地震;5月20日,六安发生3.3级地震。为进一步增强民众防震减灾意识,省政府于5月12日防震减灾日前后,开展了为期一周的防震减灾宣传教育活动,我市也同步开展了此类活动。日前,记者就社会关注的“郯庐断裂带”以及怎样提高防震减灾意识等问题采访了市地震局局长徐佐龙。

  徐佐龙介绍说,“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安全至上”是国家到地方应急抢险坚持的原则。省委省政府坚持把防震减灾同经济建设一起抓,并于2014年起把防震减灾纳入政府目标绩效考核。防震减灾工作从过去单纯的监测预报向监测预报、灾害预防、紧急救援三大工作体系拓展,震害防御基础进一步夯实,地震应急救援体系不断健全,全省已建成120多个地震应急避难场所。

  我省地震活动情况和趋势怎样?徐佐龙说,安徽省于1970年建成地震观测台网,开始监测以来,1.5级以上地震年平均频次为22次,3级以上地震年平均频次为1.5次,最大地震为1979年固镇5级地震。2000年以后,中等地震活动增强,先后发生了2006年定远4.2级、2009年肥东3.5级、2011年安庆4.8级、桐城3.6级、2014年霍山4.3级和2015年阜阳4.3级。2014年以来,安徽地区地震活动有活跃的态势,共发生1.5级以上地震78次,3级以上地震12次,为1970年以来的最高水平。

  关于“郯庐断裂带”,徐佐龙说,该断裂带在我省沿宿松-潜山-庐江-嘉山-泗县一线贯穿安徽省域出境,长度约450公里,宽约20-30公里,也横穿我市。1400年以来,郯庐断裂带安徽段共发生3.5级以上11次,其中5级以上地震2次,最大为1868年定远5½级地震。省政府高度重视郯庐断裂带的地震监测和研究,在该断裂带附近布设了24个台(点),60个观测项目,布设了固定和流动地震台20个来密切监视该带的地震活动。目前针对郯庐断裂带安徽段正在开展的科研项目有:中国地震局断层气、流动地磁、流动重力监测项目以及安徽省科技攻关项目、安徽省公益性地质项目等。

  作为政府及其部门,应该怎样应对可能发生的“地震”?徐佐龙说:“宁可千日不震,不可一日不防;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宁可做过,不可错过,是各级政府防震减灾工作的原则。”徐佐龙介绍,近期,市政府已多次召开会议,部署有关防震减灾工作,广泛开展防震减灾知识“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着力提高群众的防震减灾意识。开展病险工程抗震性能鉴定排查、地震应急准备、加强监测预报、防震减灾宣传、地震综合应急演练等一系列活动。今年将在西郊公园建设标准化应急避难场所,在城区设立17个临时避难场所,同时启动桐城地震台网中心建设。

  广大市民怎样应对呢?徐佐龙说,首先要克服恐惧感,二要提高防震意识,三要学一点应对方法,如地震时如何逃生,如何自救等。这些知识各级防震减灾信息网上都有,地震局也编印了小册子,大家可以在一起相互交流,有备无患。徐佐龙还说,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近年桐城曾发生3.7级地震,周边地区的地震,桐城也多有震感。5级以下的地震,破坏性不大,而大地震毕竟是小概率事件。7级以上的大震,全球每年也只有2~3次左右,不必盲目恐慌。

  徐佐龙强调说,防震减灾,关键是要加强预防、提高防范意识,掌握逃生避险技能,防止小震酿成大灾。(

(责任编辑:云晓露)

网友评论